首页> 资讯> 详情

艺评丨任彧婵:坚韧有爱,追逐梦想

2023-05-29 18:28:56 来源:红网

坚韧有爱,追逐梦想

——读《追梦天使江梦南》

文丨任彧婵


【资料图】

由湖南青年作家曾散撰写的《追梦天使江梦南》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记录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的故事。这本书不是育儿书,没有系统性的育儿技巧,但书里的故事值得每位家长读一读,或许能够引发每位家长的深思。

江梦南是1992年出生的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她的成长经历不同于大多数人,半岁时的一场高烧,导致了她不可逆的极重度神经性耳聋。

曾散用平实而温馨的笔触,记录下了江梦南从出生到考上清华大学博士的全过程。与其说是记录江梦南本人,不如说是记录江梦南的家庭,如果没有江梦南的母亲江文革和父亲赵长军的不懈努力,也许江梦南就成为了千千万万个聋哑孩子当中的一员,一辈子都难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更不用提去名校深造。

即便是拥有正常听力的人,能考上清华大学的博士,也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失去听力的江梦南,被残酷的命运扼住了咽喉,但最后却靠自己和父母,突破了厄运,走上了一条奇迹般的道路。

江梦南的父母都是特别坚韧且有爱的人,他们全然地爱着江梦南,在得知江梦南失去听力之后,并没有放弃任何一线希望,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很快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并在第一时间就帮助小小的江梦南适应戴助听器。

半岁的孩子,很难沟通,也无法适应助听器戴在耳朵上的异物感。可是如果不佩戴助听器,等到以后过了语言学习期,就基本无法再开口说话了,“十聋九哑”,没有听力就学不会说话,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不放弃,这就是江梦南的父母。对于江梦南来说,学说话的第一道坎,就是适应佩戴助听器,佩戴助听器哪怕能听到微弱的声响,就是她的希望。为此,江梦南的爸爸妈妈想了很多办法,书中的详细描述看得人眼睛发酸,到底是怎样的信念才能让人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尝试之后继续选择坚持呢?

除了耗费时间一遍又一遍地训练江梦南、并且带着她到处寻医问药,摆在这个家庭面前最现实的问题还有经济上的困难,生活要钱、购买助听器要钱,寻医问药也要钱,可是这一路上,江梦南的爸爸妈妈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困难,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他们的目标就是,一定要让江梦南学会开口说话!

如果说江梦南耳聋的厄运是命运残酷的安排,那么江梦南终于开始学会发声,也许也是命运对坚持不懈的人的赏赐,1994年,江梦南的父母带着2岁的江梦南去北京看病,北京的专家告诉他们,江梦南的耳朵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是不可能恢复了,但也是这一次,小小的奇迹发生了:江梦南学会了发出“啊”的声音。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之后便是江梦南的爸爸妈妈日复一日的教江梦南说话,别人学说话靠听,而江梦南听不见,只能靠观察,靠读唇语,一个字要学成千上万遍。江梦南的爸爸妈妈没有放弃,小小的江梦南也没有放弃,这是双向奔赴的过程,这个家庭团结一心,想要挣脱这命运的枷锁。

“有志者,事竟成”,不去想那些困难,只去想着自己的目标,江梦南的爸爸妈妈的言传身教,也许就是江梦南日后的动力来源。听不见就学着读着唇语,也可以跟人交流。每一个人生阶段,江梦南都要付出超常的艰辛,克服更多的困难,但她从未放弃。也许这是因为,从小,她的父母不曾教过她放弃。

为了江梦南,她的父母还专门去学了特教,拿到了特教资格,成为了江梦南的私教老师。就这样,因为父母的耐心、恒心、爱心、细心,江梦南几乎像一个正常孩子一样成长,她在普通的学校上学,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在自己艰巨卓绝的努力中名列前茅。

而她的妈妈,为了让她适应初中生活,张罗着教她英语……

当然,这本书里也不仅仅只是记录江梦南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还展示了残障人士在生活中会遇到的诸多困难。江梦南的听障不仅仅是听不见人说话这么简单,除此之外,由于没有听力,平衡能力也差,容易摔跤,学走路也比正常孩子慢,学骑车更是如此,学游泳更是困难重重。然而,江梦南的坚持是她克服困难的法宝,而她坚持的路上,父母无私的支持和陪伴更给她带来了无限的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听障也给江梦南带去过心理上的困惑,她的父母也很快察觉到了这一点。由于听障,江梦南小学迟了一年入读,虽然她成绩好,但是这一直是她很在意的点,哪怕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她也觉得自己像是最后一名。听障带来的自卑无法避免,她想要跳级,赶上原来的同学。

为了让江梦南走出自卑,坚定自信,江梦南的爸爸妈妈又开始了支持她的行动:爸爸将五年级的课程进行了拆解,安排江梦南在暑假进行学习,并且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和测验。不服输的江梦南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认认真真地学完了五年级的课程,在九月份如愿以偿地入读了六年级。

就这样,江梦南小学毕业,还去外地念了中学,考了大学、硕士、博士……她做任何事情都比普通孩子难,但她做任何事情都不比普通孩子差,甚至比普通孩子还要好。

诚然,江梦南能够突破命运的桎梏有其客观因素存在:她有在北京的阿姨方便她去北京看病、有见多识广的舅爷爷了解信息渠道、父母都是老师方便教学,这些客观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一点帮助,可跟江梦南所面临的困难相比,这些“优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许江梦南的经历不可复制,但却能够给千千万万的家长带来启发:如果江梦南这样面临苦厄的家庭都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孩子,那么正常的普通家庭,又有什么理由不能养育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好孩子呢?

据人民日报微博发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重度抑郁为7.4%,这个数据意味着,大约每5个孩子当中,就有1个孩子抑郁。

每一个抑郁的孩子背后,大概率都有一对并不称职的父母。我们需要去读读江梦南的故事,去看看江梦南的爸爸妈妈是如何给予孩子爱与陪伴的。

她的父母本可以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但他们没有。选择再生一个,基本等同于放弃江梦南,新的孩子牵扯他们的时间精力,会让他们没有办法细致全面地照顾江梦南。

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出发点从来都不是希望江梦南多么优秀,而只是希望江梦南尽可能的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不因为听障远离社会、不因为听障产生自卑,为此他们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教导孩子,对孩子抱有十二万分的耐心和包容。

也许江梦南的听障,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因祸得福”,比起普通父母和老师的填鸭式鸡娃,有听障的江梦南不需要面对那些苛刻的要求,当她可以跟正常人一样上学,在所有人眼中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江梦南的枷锁是命运套上去的,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父母倾尽全力地帮助打破了枷锁。

而许多抑郁的孩子,却是被父母关进了牢笼。

事实上,哪有天生抑郁的孩子呢?小孩子是最容易快乐的,每个孩子都有满身的闪光点,但是如果我们怀有过高的期待和过多的不耐烦,便是在劫掠他们的快乐,将他们推向深渊。

江梦南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爱与陪伴,离不开学校社会的支持与关爱。其实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这两个条件。我们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有时候我们是父母,有时候我们是老师,有时候我们是社会上的普通人……我们都会有面对孩子的机会。我们该以怎样的面貌去面对孩子们,我想这本书当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关键词:

上一篇: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什么时间点_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什么-全球时快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